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节能宣传
努力将江西河湖建设成为“幸福河”——纪念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暨江西省第二届“河湖保护活动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0-03-24   访问量:

编者按: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暨江西省第二届“河湖保护活动周”,“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近年来,江西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河”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治理河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河湖管理保护治理方面再鼓实劲、再出实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全流域治理,巩固绿色生态屏障

江西河流众多,水系纵横,水库和湖泊星罗棋布,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植被条件是江西先天的生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在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进程中,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2017年以来,全面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初见成效。已建或在建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306个,总投资464.5亿元。如今,抚河流域生态治理、南昌赣东大提风光带、九江长江岸线滨江段、吉安赣江风光带、景德镇昌江百里风光带、萍乡萍水河、会昌百里湘江、分宜县龙须沟等一批示范流域或河段取得明显成效,为市民旅游休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产品;上犹园村、广丰黄家淤村、贵溪唐甸村、高安巴夫洛生态谷、弋阳东湖邓家村等河流打造的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通过生态治水让老百姓收获了生态红利。

在此基础上,2019年我省进一步深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思路,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流域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各要素,全面启动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以空间规划为引领,从岸上到水体,深入推进陆域防控治理、岸线美化优化、水域保护修复等十大行动,目前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全流域治理,串联起山水林田湖草,一个个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在赣鄱大地不断涌现。全省河湖水环境持续向好,2019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33%,同比提升1.33个百分点,高于国家考核目标9.33个百分点;全省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44,同比提升0.92个百分点,高于省级考核目标4.63个百分点;全省所有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无劣V类水,长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水质断面全部达到II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坚持全要素融合,探索新时代河湖治理的新思路

尽管江西在河湖管理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加强烈,我们面临着更大挑战。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明确目标思路,从为人民谋幸福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动河湖治理工作。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我们要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和水利部“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河湖管理新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幸福河”。

安全为本,建设“平安”河。要着眼保障江河长治久安,加快实施五河及支流防洪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山洪沟治理等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抓好水旱灾害防范应对,坚决杜绝群死群伤。

节水优先,建设“文明”河。要坚持“节水优先”,倡导全民节水爱水护水,不折不扣落实好“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求。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行业节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

问题导向,建设“健康”河。要把河湖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持续开展河湖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河湖健康的行为,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受损河湖治理等工作,促进河湖生态系统健康。

人水相融,建设“宜居”河。要加快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扩大河湖生态空间。通过部门、流域和区域的联防联控、治管共治共保,进一步加大对河湖的监管力度,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打造人民群众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河湖。

传承文化,建设“人文”河。要深入挖掘流域历史文化,加强水遗产工程保护。推动流域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五河一湖一江”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鄱阳湖国际观鸟节”等文化旅游品牌。将流域建成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载体,让其成为沿岸百姓的精神文化纽带。

协同发力,建设“富民”河。要将河湖治理与发展富民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坚持全方位打造,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一年,也是持续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见效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综合施策、部门协作,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为抓手,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三个安全”和强化河湖监管、水资源监管、水土保持监管“三大监管”来推动落实,努力将江西河湖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聚焦于“水”,打造示范河湖。强化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防洪工程、水源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及水土保持治理。继续实施五河及支流防洪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山洪沟治理,进一步夯实完善防洪安全体系。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一般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加强河湖水环境保护,推进不达标断面水质治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同时推进水体净化,恢复滨水植被群落,修复受损水生态系统。实施绿色水产养殖,推行人放天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水质和生态流量监管,研究制定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方案,确保每条江河既有生态流量,又有优良水质。加大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治,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执法,严防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着眼于“陆”,建设最美岸线。维护河湖岸线生态功能,通过退养还滩、植被种植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等多种方式,修复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岸线,维持岸线自然风貌。坚持安全与生态并重,采取植物绿化、生态护坡、滩涂修复等措施,对人工岸线进行必要改造,恢复岸线天然形态,保持岸线自然走势,打造自然化、绿植化、生态化岸线。统筹规划建设河湖绿色长廊,利用湿地公园、生态绿岛、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港口堤防等岸线资源,科学布局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使之与岸线功能、规模、景观相协调。着力体现生态化、景观化,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岸线景观带,构建绿色生态滨水空间,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最美岸线。

落脚于“空”,突出绿色发展。优化流域空间规划布局,坚持“多规合一”,整体谋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域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调整流域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优化流域产业布局,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三线一单”推动流域产业布局优化,完善和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重点扶持技术创新、竞争能力强、环境友好的优质企业,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转型发展实现污染减排。发展流域绿色循环农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着力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品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